|
67、CMMB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
|
|
根据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电视系统的技术体制、总体架构及体系结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技术路线为:
(1)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天地一体”协同覆盖,信道传输采用STiMi技术。
(2)全国节目通过S波段卫星对全国实现覆盖,卫星遮挡地区可采取地面同频增补方式,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采用U波段增补。
(3)地方节目采用U波段地面网络实现覆盖。
(4)电视业务视频压缩编码采用AVS、H.264/AVC,伴音压缩编码采用MPEG-4 HE AAC;广播业务音频压缩编码采用DRA。
(5)数据广播采用可扩展的多协议封装复用传输,支持流模式、文件模式传输。
(6)加密授权系统对音视频流和数据广播流采用ISMACryp进行加扰,系统前端支持同密,终端采用多密,系统支持单向、双向和基于电子钱包的授权管理方式。
(7)运营支撑系统原则上采用两级架构体系,对内容统一加密,统一管理,支持公共服务、基本服务和扩展服务,实现各类终端用户的合法注册。 |
|
|
68、CMMB的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是什么? |
|
|
CMMB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建立过程中的基本要求。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的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为:
(1)音视频编码
表1 音视频编码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
名称 |
主要指标/参数 |
视频广播业务 |
视频压缩标准:AVS,H.264
音频压缩标准:MPEG-4 AAC
帧率:25帧/秒
图像分辨率:QVGA(320x240)、QCIF(176x144)
采样格式:4:2:0 |
音频广播业务 |
音频压缩标准:DRA
音频声道:单声道、立体声
采样率:48kHz、44.1kHz、32kHz |
|
(2)信道传输
表2 信道传输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
名称 |
主要指标/参数 |
带宽 |
卫星:3×8MHz
地面:8MHz |
调制方式 |
OFDM |
映射方式 |
卫星:BPSK、QPSK
地面:BPSK、QPSK、16QAM |
编码方式 |
外编码:RS
内编码:LDPC |
循环前缀 |
51.2μs |
系统净荷 |
2.046-16.243Mbps |
|
(3)S波段卫星
表3 S波段卫星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
名称 |
主要指标/参数 |
卫星功率 |
≥17000W |
广播信道 |
上行频率:13.75-14.00GHz
下行频率:2.633-2.660GHz
卫星EIRP值:东部地区:EIRP≥67dBW
西部地区:EIRP≥64dBW |
分发信道 |
上行频率:13.75-14.00GHz
下行频率:12.20-12.25GHz
卫星EIRP值:东部地区:EIRP≥54dBW
西部地区:EIRP≥50dBW |
|
(4)地面覆盖网络
表4 地面覆盖网络主要系统参数和指标
名称 |
主要指标/参数 |
频率 |
S波段:2.633-2.660GHz
U波段:470-798MHz |
基本覆盖 |
便携接收:覆盖区域边缘至少70%以上的地点概率可接收
移动接收:覆盖区域内至少90%以上的地点概率可接收 |
良好覆盖 |
便携接收:覆盖区域边缘至少95%以上的地点概率可接收
移动接收:覆盖区域内至少99%以上的地点概率可接收 |
单频网相邻发射台间距 |
≤15.36Km |
|
|
|
|
69、S波段卫星传输覆盖是如何实现的? |
|
|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使用S波段卫星通过广播信道和分发信道实现全国范围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覆盖。广播信道用于CMMB终端直接接收,Ku波段上行,S波段下行;分发信道用于地面增补转发接收,Ku波段上行,Ku波段下行,由地面增补网络转发器转为S波段发送到CMMB移动终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覆盖如图2所示。
图2 CMMB系统卫星链路架构 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覆盖中,广播信道直接提供全国大部分范围移动终端的S波段CMMB信号接收,分发信道提供S波段地面增补覆盖网的CMMB信号,实现卫星阴影区S波段CMMB信号的增补转发。 |
|
|
70、什么是S波段地面增补网络? |
|
|
S波段地面增补网络是为解决S波段卫星信号阴影区而需要建立的地面增补覆盖网络。在S波段地面增补转发过程中,根据阴影遮挡范围和实际覆盖环境,采用移频和同频两种转发方式。
(1)移频转发方式(Ku-S)
接收卫星Ku波段下行信号,信号经过变频放大后以S波段频率重新发射,使覆盖范围内的S波段OFDM信号强度达到接收要求。
(2)同频转发方式(S-S)
接收卫星S波段OFDM下行信号,信号经过放大之后以S波段频率重新发射,使覆盖范围内的S波段OFDM信号强度达到接收要求。 |
|
|
71、S波段地面增补网与S波段卫星系统是如何同步的? |
|
|
地面增补网与卫星系统同步的关键是确保S波段卫星信号到达接收终端的时间与S波段地面增补设备转发信号到达接收终端的时间一致。要实现地面增补网与卫星系统同步,关键是确定地面增补转发器转发信号的发送时刻。地面增补转发器转发信号发送时刻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地面增补转发器转发信号发送时刻关系示意图
在地面增补转发器转发信号发送时刻关系图中,一定区域内广播信道与分发信道卫星传输链路时间相同;考虑到地面信号在其覆盖范围内到达接收终端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广播信道发送延时与地面增补处理延时时间相同时,即可保证地面增补网转发信号的发送时刻与广播信道信号到达地面的时刻一致。地面增补转发器转发信号的发送时刻为:
其中:
|
:地面增补网转发发送时刻/广播信道接收时刻 |
|
:广播信道发送时刻 |
|
:分发信道发送时刻 |
|
:分发信道接收时刻 |
在具体实现中:
(1)分发信道发送时刻必须早于广播信道发送时刻,分发信道发送时刻提前广播信道发送时刻不大于250ms;
(2)分发信道将广播信道发送时刻、分发信道发送时刻、地面增补网转发发送时刻等系统同步信息填充至分发信道数据流中发射到地面增补网络;
(3)地面增补转发器接收并提取同步信息,控制地面增补信号发送。
|
|
|
72、U波段地面覆盖网络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覆盖 |
|
|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U波段地面覆盖网络采用单发射台站覆盖或单频网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实现中央节目和地方节目的集成播出。
(1)单发射台站
对于城区面积较小、楼宇密度较低、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单个发射台站可完成基本覆盖要求的,采用单个发射台站以及同频转发器补充覆盖的建设方式。在单发射台站覆盖方式中,主发射塔发射U波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电视信号完成覆盖地区的基本覆盖,各个同频转发器接收到主发射塔的信号放大后以同样的频率发射,完成主发射台阴影区的补充覆盖。
(2)单频网
对于城区面积较大、单发射台站覆盖方式无法满足基本覆盖要求的地区,采用单频网(SFN)覆盖方式,即基于若干发射台站建成本地区单频网实现基本覆盖,覆盖阴影地区由同频转发器补充覆盖解决。在单频网覆盖方式中,节目传输分配中心通过光缆、微波等传输链路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电视信号传输分配到各个发射站,各发射站的发射机采用同一频率在同一时刻发射同一节目,完成单频网的基本覆盖。 |
|
|
73、U波段单频网是如何实现系统同步的? |
|
|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单频网络采用GPS接收机、复用器以及调制器实现系统同步。
在同步实现过程中,调制器根据复用器提供的广播信道帧的起始发送时间、单频网的最大延时以及GPS接收机为调制器提供的当前时间确定时间同步关系。当满足以下关系时,进行同步调制发射。
其中:
|
:表示GPS接收机为调制器提供的当前时间 |
|
:表示复用器提供的广播信道帧的起始发送时间 |
|
:表示复用器提供的单频网最大发射延时 |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各设备相互配合实现系统同步。具体为:
(1)GPS接收机提供10MHz频率基准、1PPS(1秒钟一个脉冲)时间基准和TOD消息;
(2)复用器提供每个广播信道帧的起始发送时间、单频网的最大延时和广播信道帧发射时间;
(3)调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息和GPS接收机提供的当前时间,调整发射时间。
|
|
|
74、CMMB信号覆盖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
|
|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信号覆盖规划原则为:
(1)S波段频率使用2.635-2.660GHz,U波段频率使用470-566MHz和606-798MHz。
(2)U波段频率指配时,有规划频率的,启用规划频率;没有规划频率的,有效挖掘频率资源寻找可用频率。在没有频率资源的地方,调整现有频率资源。
(3)发射台站的选址优先选用现有可用发射台址;无可用发射台址的,选用规划广播台址;如确有必要,考虑启用新台址。
(4)规划计算使用的信道模型,需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形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相关修正。
(5)须在保护间隔要求的距离内设置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射站,避免产生网内同频干扰;合理规划每个发射台站的发射功率等级,避免产生邻近区信号干扰。 |
|
|
75、CMMB加密授权系统采用什么方式? |
|
|
CMMB加密授权系统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于对播出节目进行加密授权控制的关键系统。CMMB加密授权采用条件接收系统(CAS)和电子钱包系统两种方式进行授权控制管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使用加扰器对内容进行加扰,并通过条件接收系统的授权控制信息(ECM)对加扰控制字(CW)进行加密传输。
(1)采用条件接收系统进行授权控制管理时,前端使用加扰器对内容进行加扰,授权控制信息(ECM)经复用传输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收到CAS根据BOSS要求生成的授权管理信息(EMM)后,对内容进行解密解扰操作后播放。
(2)采用电子钱包系统进行授权控制管理时,前端使用加扰器对内容进行加扰,授权控制信息(ECM)和产品信息经复用传输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根据产品信息及电子钱包余额判断是否可以获得授权。如可获得授权,终端扣除电子钱包相应费用后,通过条件接收模块对内容进行解密解扰操作后播放。 |
|
|
76、CMMB终端应具备的主要功能要求是什么? |
|
|
为高质量接收和显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视音频和数据业务信息,CMMB终端至少需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稳定可靠接收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视音频、数据和紧急广播信息等基本业务码流,终端支持自动频点搜索功能,同时支持手动设置功能。S波段:2.635~2.660GHz;U波段:470~798MHz。
(2)视音频压缩编码符合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系统信源视频、音频压缩编码技术要求,视频广播流支持AVS、H.264/AVC视频压缩解码,MPEG-4 AAC音频压缩解码;音频广播流支持DRA音频压缩解码。
(3)终端支持如下视频参数:
1)符合AVS的2.0级,符合H.264基本类,H.264基本类的级2或者以上为可选;
2)帧率:25帧/秒,其它帧率可选;
3)图像分辨率:QVGA(320x240)、QCIF(176x144),其它分辨率可选。
4)采样格式:YUV采样格式符合4:2:0格式,其它可选。
5)视频码率:解码支持的最大码率不低于384kbps。
(4)终端支持如下音频参数:
1)声道:单声道、立体声;
2)采样率:48kHz、44.1kHz、32kHz,其它可选;
3)音频码率:解码支持的最大码率不低于128kbps。
(5)电子业务指南符合《GY/T 220.3-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标准,支持S波段和U波段ESG信息接收,支持ESG自动或手动更新,支持网络和频道搜索。
(6)紧急广播符合支持S波段和U波段紧急广播信息接收,支持接收到紧急广播消息后的强制切换,支持紧急广播信息触发;紧急广播功能应包括紧急广播消息提示、显示和存储。
(7)终端应支持文件模式和流模式数据广播业务的解析,并实现数据广播业务的展现。
(8)满足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条件接收系统要求,具有条件接收模块和标准的电子钱包,可具备条件接收通用接口。
(9)终端应用启动应至少具有以下功能之一:
1)终端开机后直接进入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应用;
2)在终端的第一级界面/菜单上具有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应用启动功能;
3)在终端上具有快捷健,按此键进入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应用。
(10)终端业务切换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通过电子业务指南的业务列表进行业务切换;
2)通过基于HTML网页的门户导航进行业务切换;
3)提供按键、旋纽或软件按键等方式进行业务切换;
(11)显示功能:终端应可实现全屏显示、CMMB标识显示、信号强度显示、亮度和音量等参数调节等功能。
(12)支持软件在线升级功能,终端能识别软件版本号,在版本不同时接收该软件,并对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软件进行更新。 |
|
|
77、CMMB已经颁布多少项技术标准? |
|
|
截止2008年6月,CMMB已颁布7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行业标准,分别为:
(1)GY/T 220.1-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2)GY/T 220.2-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2部分:复用
(3)GY/T 220.3-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
(4)GY/T 220.4-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4部分:紧急广播
(5)GY/T 220.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5部分:数据广播
(6)GY/T 220.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6部分:条件接收
(7)GY/T 220.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7部分:接收解码终端技术要求 |
|